- 详细描述
-
多倍体芦竹:隶属被子植物门,单子叶植物纲,禾本科,芦竹属,是生物质燃料、饲草、造纸、高密度板、纤维制品的优质材料,是发展绿色甲醇、绿色航煤、绿氢的新型原料。
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:
a、芦竹根由根源茎形成,为须根系,根系发达、蔓延性强,分布着大小不等的芽孢突起。
b、芦竹茎直立中空,秆壁厚而硬,可达8米以上,粗可超3.5厘米,是干物质的主要来源。
c、芦竹叶片扁平宽大,鲜绿呈条状披针形,无毛,边缘稍微粗糙,幼嫩时可作为饲料使用。
d、芦竹花由小穗组成,排练紧密,浅紫色,花期9-12月,染色体为多倍体,无繁殖能力。
生理化特征:
多倍体芦竹具有成活率高、适应性强、高生物质产量等特点,在不同的土壤质地条件下均可种植,相较土壤状况长势与生物量存在差异。
耐污性:多倍体芦竹可有效吸收污水或土壤中有害物质,自身生长不受影响。
耐涝性:多倍体芦竹成苗耐涝能力强,一定时期内耐水淹,可在滩涂种植。
耐旱性:多倍体芦竹干旱适应能力很强,可在防风治沙中使用。
耐盐碱性:多倍体芦竹在高盐环境中有避盐、拒盐、耐盐机制,维持体内盐浓度,PH在3.5-9,含盐量10‰以下长势良好。
耐寒:多倍体芦竹在12-15℃条件下开始生长,25-35℃为适宜生长温度,在- 25℃条件下亦可安全越冬。
耐重金属胁迫:多倍体芦竹属于重金属富集植物,通过光合作用可将重金属(cr pb cu等)从根部向上运输,使重金属从土壤中移除,是治理污染地的优选植物。
高生物质产量:多倍体芦竹产量高,在北方亩产鲜草约12~15吨(3年内),刈割之后随着分蘖增多,第三年进入丰产期,亩产鲜草约15~30吨左右,水肥条件好的情况下更高。一次种植,持续收益20年。
多倍体芦竹繁育是通过组培方式进行,全过程经母体取材消毒、配制培养基、高压蒸汽灭菌、无菌接种、初代、继代培养、温室驯化炼苗等环节。
在线咨询